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狠抓作风建设工作综述
(上传时间:2017-09-11 上传部门:纪委办)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就。自今日起,我们将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特别报道”,全景式展示5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最好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012年12月4日,一个名叫“八项规定”的词汇开始在全国13亿人民中间逐渐流传开来。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开篇之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笔。
如同一个动员令,八项规定走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改进作风的第一步。自此,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入手,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目标,一场剑指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席卷全党全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作风建设的“小切口”推动管党治党的“大格局”,用正风肃纪的实际成果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986起,处理10214人,其中6440人被给予党政纪处分。
这意味着,在安徽平均每天有近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被查处。
牵住“牛鼻子”落实主体责任
作风建设必须牵住“牛鼻子”,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安徽省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立规矩、作承诺、列清单、走基层、解民忧,全省各级党组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环紧着一环拧。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23天后,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改进工作作风6方面30条具体要求,简称“省三十条”。大到对省级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天数、全省性的会议时间,小到标语横幅悬挂、花草水果摆放等等,“省三十条”里都作出了具体或禁止性规定。
此后,安徽省委常委会又作出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9项公开承诺,并压实责任担当,认真落实省级和市厅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7方面40条责任清单。
2013年7月,安徽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省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开始,让全省100多万名党员干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重点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我一开始也非常犹豫,没想到镇村都非常支持我,让我把这个事情做下来。”家住霍山县与儿街镇的龚雨露早些年一直在外打工,2013年春节后想在家乡创办一家快递公司。当地干部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积极为他协调解决场地等问题,公司顺利开张,成为霍山县第一家乡镇快递公司。
这是2013年上半年,安徽省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中,为群众解决的一个具体问题。持续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是安徽省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促使全省各级干部更多地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7年4月底,全省第七批省直和中央驻皖单位选派的帮扶干部全部被派驻到联系帮扶的贫困村,这251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753名帮扶干部将开展为期3年的扶贫帮扶工作。而此前,全省已经连续多年选派共计2万多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一批接着一批,干部走进基层、住在基层,用双脚去丈量民情,用行动去排解民忧,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去密切与群众的感情。
握紧“刀把子”紧盯关键环节
“必须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态度鲜明。
一个时期以来,“四风”问题逐渐演变为司空见惯的沉疴顽疾。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不仅会让更多的干部在所谓的“小事小节”上栽跟头,还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
5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守,紧盯重要时段、关键环节,瞄准突出问题、重点场所,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省纪委逢重要节假日均下发通知,给党员干部立规矩、划红线,推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持续开展明查暗访,瞄准公车私用、“三公经费”支出和公款购买礼品、购物卡等问题,创新实施“痕迹倒查”、“账目倒查”和“发票倒查”,强化监督执纪。
针对“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电话、信件和网络举报方式,接受群众举报;委托媒体持续多批次深入各地明查暗访,坚决查处和曝光潜入地下“搞变异”的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大操大办等隐形“四风”问题。
瞄准“靶心子”实施专项行动
2012年12月,随着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被省纪委立案调查,毋保良大肆收受礼金红包问题以及盛行于当地的“红包”风逐渐被披露出来。在萧县任职10年间,毋保良共收受礼红包1000多次,而毋保良也在一次次收受“人情红包”中,从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沦为阶下之囚。
“红包”风与吃喝风、赌博风、走读风一起,被统称为“小四风”。2015年,安徽在全省开展“小四风”问题专项整治。仅一次专项整治,就有70人因吃喝风被查处,38人因收受“红包”被处理,涉及金额152万元。专项整治期间,196名党员干部主动上交了“红包”,共计201万元。
“不请客吃饭不办事”“请客吃饭后乱办事”,在酒桌上要资金、跑项目、争考核名次,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等。针对此类问题,2016年7月,安徽开除猛药,开展“酒桌办公”专项整治,规定“除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外,省内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工作日午间一律不准饮酒”。一石激起千层浪,规定一出台,即被一些媒体直呼为“史上最严禁酒令”。
哪里问题突出,专项行动就跟进到哪里,哪里群众不满意,整治的“利剑”就指向哪里——
党的十八大后,安徽迅速在全省深入开展干部及其子女、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5个方面问题的专项治理,一大批违规违纪问题被纠正。
中央巡视“回头看”和省委巡视“扫描”后,省委在省直机关和省属高校中开展了“4+4”专项整治和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直指违规经商办企业、“小金库”、滥发津补贴等问题。
面对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安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启动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一经发现快查严处。
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行省市县三级重点督办,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6月底,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多轮次重点督办问题线索2654件,查处2343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02人,移送司法机关123人。
常敲“警示钟”坚持抓早抓小
“省医学情报所所长、省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尚柏利用子女婚宴违规收受服务对象礼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省医学情报所所长职务……”
这是2013年12月24日,安徽省纪委第一次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向媒体公开通报的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之一。
此后在媒体上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点名道姓公开曝光渐成常态,并形成制度。
通报一起,可以教育一批、震慑一片。省纪委在省内权威媒体分批集中通报曝光,依托安徽纪检监察网平台,开通监督曝光专区,实行省市县三级同步,对典型问题,不论职务高低,原则上都在媒体上通报曝光。
2016年以来,包括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巡视员沈毅、池州市委原副书记王强、时任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国胜以及时任黄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汪建利等4名省管干部上了省纪委的曝光台。
据统计,2013年以来,省纪委本级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1批次、261起,涉及党政纪处分398人。
在强化通报曝光的同时,全省上下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时时“照照镜子”、“红脸出汗”,引导党员干部夯实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发掘地域廉政文化资源,打造地域《六尺巷》、《千年包公》等廉政品牌,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廉政文化的浸润中,培植廉政基因,固本培元。
据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人民群众对全省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要求满意度达89.9%,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2016年满意度上升到了90.4%。
然而,治疗作风的沉疴顽疾不可能一劳永逸,优良作风需要长时间慢慢积淀养成。5年来,安徽持续在释放一个信号,即抓作风建设力度不减、节奏不变,越往后执纪越严。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也是一场未竟的变革,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记者陈多润通讯员江帮富赖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