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不能丢
(上传时间:2016-04-15 上传部门:纪委办)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向贤彪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的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大国工匠,一个曾经沉默的群体,经媒体热播后,引发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啧啧称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写入其中,更是引发热议。
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很快会联想到瑞士的钟表、德国的汽车、日本的日用品。殊不知,中国技艺高超的工匠曾经层出不穷,辉映着历史的天空。从鲁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从墨子探行求规到张衡观天测地,古人凭着精湛的技艺树立起行业的丰碑,也孕育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
当今,同样是当工人,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航空“手艺人”胡双线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登上了中国制造的顶峰。同样是卖煎饼、肉夹馍,“黄太吉”、“西少爷”就能做出不同的品质和内涵。然而,难以回避的现实是,由于浮躁心理作祟,我们所熟悉的“工匠精神”正在流失。一边是火箭升空、高铁飞驰,一边是马桶漏水、笔芯渗油,这正是我们面临的尴尬。
目前,最大的掣肘不是技术、不是工艺,而是精确度、精细度。以制笔为例,工艺并不复杂,却是一个精细活儿。笔头滚珠组装必须恰到好处,几分之一头发丝的误差,都会影响书写性能。然而,不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注重优化企业流程、管理系统化,更注重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却恰恰忽视了企业的灵魂——“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本质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精一”哲学。它体现在事业上,就是对职业敬重、敬畏。“心尽则职亦尽,自无愧怍于己”;就是做事专注、专业,“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就是对工作较真,咬定目标,精准发力,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成就人生的辉煌。
在实现梦想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大都不缺憧憬和向往,但往往缺乏钻研本职工作的恒心和定力。有的稍遇挫折,就想换岗位、换环境;有的拈轻怕重,见异思迁,干这行想那行;有的做事不认真,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一旦失去了“工匠精神”,被诱惑所困、受浮躁所累,我们的社会恐怕将彻底失去某种精神的基因,美好的事物、感情和品德将得不到传承。对普通人来说,有无对“工匠精神”的追求,至多关乎自身事业和人生的高度。但对领导干部而言,则关乎社会发展和百姓福祉。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要像工匠求艺那样,只有踏踏实实、不图虚名,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