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图 网站标志图

纪录片《千年包公》观后感

(上传时间:2016-06-12  上传部门:纪委办)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 张海龙

   包公,作为一位历史传奇式人物,从孩童时起就听大人们说起。小时候,只知道他断案如神,一双阴阳眼,日断阳,夜断阴,中学时代,喜爱看《三侠五义》,觉得他是朝庭肱股大臣,是大宋王朝的开封府尹,善破疑难大案。后来慢慢长大,包公的形象在头脑中也逐渐清晰。一千多年前,北宋年代的朝庭大员,一生正直无私,勤政爱民,他的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事迹历代传诵,经久不衰,他的黑脸生动传奇,众所喜爱,他的品德深入民心,万民景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探于一体,成为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是平民心中的“包青天”。在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他不仅秉公执法、断案如神,还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许,千百年来,无人与之比肩。

   通过观看纪录片《千年包公》,让我受到深深的启发,对包公的生平和人生轨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第一集《清心直道》通过包拯青少年时期真实的故事、包拯出仕时明志诗,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个性形成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洁的家风与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叙述包拯任监察御史及开封府尹等官职时,不畏权贵,弹骇贪官污吏及皇亲国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最为精彩,突出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说明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对贪官污吏铁面无私,对百姓却心怀柔情厚意,他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来,老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

   包公的一生,自幼受孝肃家风的影响,养成了律己的良好习惯,勤奋学习,品行端正,孝敬双亲,循规蹈矩,以正直的老师为榜样,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为自己一生的座佑铭,一生保持清心直道的品格,对我们当前的青少年教育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包公为官,执法公正,在亲情和公利面前,能做到铁面无私,在法度与权贵面前,能据理力争,不阿谀奉承,始终保持品高德厚,风清气正的姿态,以“为官心要清,为人道要直”提醒警戒自己,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正直的化身,让我们深深的认识到,首先要作为一个好人,才能成为一个好官,让我们认识到,执法贵在公正,无私才能无畏,“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观看整个影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为官一任,造福于地方百姓,与民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离任时连砚工送的一方砚台都不带走,而掷之于江,还于当地,这种精神何等可贵,这也正是我们现今时代所急需的品质,对现今的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公事迹和包公精神流传千年不绝,一直为百姓津津乐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廉洁公正的孜孜追求。今天我们观看《千年包公》,是时代的需要,是“两学一做”的一个新的内容,是为中国梦之歌注入的勤政廉政最强音符,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以包公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常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严格自律,进一步深化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包公亲民、爱民、关心民众疾苦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所想,为党的教育事业所谋,以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以包公的良好品德勉励学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实现美好中国梦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