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学科研>阅读
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
点击次数:6869             上传部门:建筑与园林系             发布日期:2022-12-26

疫情防控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讲好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照要求研制了《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现将疫情防控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转发给大家,藉此指导学院思政课教师用好疫情防控斗争这本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讲深讲透疫情防控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建议

疫情是“大考”,抗疫是“大战”。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军民干群团结一心,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再次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和伟大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要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实践,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一、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

打赢疫情防控之战,党的领导是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广大人民。

1.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人民群众是这场斗争中的主体力量。几个月的抗疫实践充分证明,群防群治既是我国制度优势的体体现,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举措。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将其作为全党各级组织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千方百计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竭尽全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疫情袭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自觉遵从疫情防控总体安排和部署,有的义无反顾逆行去湖北武汉医院,有的“宅在家作贡献”阻断病毒传播,有的下沉社区抗“疫”一线,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人民群众这个战“疫”主体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二、抗疫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这次中国抗击疫情的奇迹背后是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并把抗疫行动变成了全国上下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自觉。这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愈发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反观一些欧美国家在这次抗疫中的糟糕表现,世人有目共睹。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区别,直接决定了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对策不同,也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好制度,它能围绕共同目标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高效有力办成各种大事难事、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三、抗疫的全局意识与辩证思维

中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伟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价值。

1.抓住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新冠肺炎疫情视为共同的敌人;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信“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2.注重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系统方法就是在承认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统的最优解。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3.运用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

4.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仍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和风险挑战,要有前瞻性谋划。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警醒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注重生态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于病毒潜在发生过程,科学界将研究目光聚焦于野生动物。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2.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观点。他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应该更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幸福生活和对美的追求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动态的平衡。

五、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时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并明确提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为应对本次疫情指明了行动方向。

1.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战胜病毒。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以说,病毒溯源靠科技,病人施救靠科技,疫苗研发靠科技。

3.相信科学,拒绝谣言。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出现了一些谣言,如喝酒吸烟有助于预防等。破除这些谣言,要靠科学。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一些政客屡屡发表“中国人为制造病毒”“武汉实验室泄露病毒”“病毒是中国的生化武器”等谣言,肆意抹黑污蔑中国。对于肆虐全球的病毒最初来源,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显然,这些污名化中国的表述无关公共卫生,而是暗藏意识形态“心机”。破除这些政治谣言,离不开科技进步的作用。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中国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频频与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见谈话、通电话、致函致电,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这些谈话、通话、函电的核心要义是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援助,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事实胜于雄辩。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中,中国身体力行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既是中华民族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侠肝义胆,又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执笔人:寇清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特别是青年人同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展现了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优异的“青春之问”答卷,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鲜活的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的角度,讲深讲透疫情防控彰显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这次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次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执著态度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和信念。没有这种信仰信念的支撑,就不可能有这种全民奋起的精神状态,也不可能取得抗疫斗争的重大胜利。在这次斗争中,共产党员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号令,舍生忘死、冲锋在前。这不只是纪律的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体现。在这次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中坚定地相信党和政府,党和政府一声令下,迅速实现了社区隔离,阻断了病毒传播。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这种信赖,也是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的一种重要体现。

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引导大学生体悟“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深刻涵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要选择好运用好典型案例,从理想信念维度生动展现疫情防控伟大实践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强烈震撼,以无可置疑的事实确证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威力,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全社会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次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武汉、湖北、全体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自律并自觉作出自我牺牲,充分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职责,在整个社会较快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大格局,创造了以最大的可能救治感染患者的机会和条件,这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在广阔的疫情防控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师生的青春身影,他们在疫情阻击战中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与祖国人民一道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充分展现了在应对重大困难和挑战中积极向上、争做时代先锋的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次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悟到,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要结合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迅速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局面的成功实践,深刻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量。以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的青年先锋的感人事迹,说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并不过时,它正是新时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

要辅导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和在五四青年节的寄语,结合大学生特别是本校大学生在疫情中的成长和收获,引导他们在实现伟大梦想征程中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大力弘扬疫情防控过程中孕育生成的战“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生出彩,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疫情防控实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统一的中国精神的具体、生动写照,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要充分讲解疫情防控中,英雄模范、医护人员、人民军队、公安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立足岗位,团结奉献,生动诠释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要充分讲解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的战“疫”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强大功能和磅礴力量。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作为疫情防控一线主力军的“90后”“00后”青年群体,在战“疫”中充分展示了青春热血和智慧,用他们的感人事例,生动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的统一。

要对比个别国家的资本、选票重于生命,尤其是极个别国家的推诿甩锅、栽赃嫁祸的令人不齿行为,充分彰显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天下情怀,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要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疫情防控中,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的中国革命道德得到传承和弘扬,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中西医结合诊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突出效果,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疫情防控中英雄模范的奉献牺牲精神,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强大功能和磅礴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先进事迹,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群众自觉遵守防疫隔离规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是新时代我国人民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的生动实践,印证了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提升。

要用好疫情防控中涌现的鲜活、感人的道德案例,引导大学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及其时代价值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的“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内涵要求,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公民的道德风貌,积极从疫情防控中英雄模范身上获取前进动力,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

五、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力量

依法防控实践,为法治教育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其内容主要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等机构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等政策精神;一切组织和全体公民依法防控生动实践的法治精神。

要精准讲授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疫情及应急处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发挥了特有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将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深刻阐明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法律规范体系。要进一步强调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政府部门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违法犯罪,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突出强调全民守法自觉是全面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的广泛群众基础,既要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响应中央决策部署,服从政府防控措施,配合社区有关工作的先进事迹,也要讲极少数人不服管控,信谣传谣,隐瞒疫情,逃避责任,甚至恶意传播,抗拒执法的违法犯罪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守法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养成守法习惯,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夺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尽责任、作贡献。

(执笔人:吴潜涛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前一记录: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院级质量工程立项情况
后一记录: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度指导青年教师考核结果的通知(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