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史知识>阅读
【精神谱系】杨善洲精神的历史解读和精神探源
点击次数:5930             上传部门:办公室(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2-04-29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用一生唱响了共产党人的正气歌,他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什么他能在退休后不在省城享清福,甘愿到农村义务植树,一干就是22年?为什么他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下乡检查工作自带农具走到哪里干到哪里?为什么他把共产党员的责任看得重于泰山,以“自讨苦吃”为共产党人的“职业病”?作为杨善洲个人来讲,当年胡耀邦同志送给他的那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或许就是答案。作为我们党来讲,杨善洲精神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本文从党史的角度试述杨善洲精神的形成根源和历史启示。

一、“历史是真实记录”——从杨善洲身上看到了我们党的影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旺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见《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历史警示》,见《新华日报》2014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杨善洲精神打开了一扇智慧大门。

杨善洲1927年1月出生,195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1月入党,2010年10月去世。他的84岁人生、60年革命生涯,经历了我们党从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我们党走过的这些光辉岁月里,杨善洲既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拥护者、忠诚的实践者和坚定的捍卫者。1944年,16岁的杨善洲参加了滇西抗战的支前运动,当民夫,抬担架,转运伤员,表现勇敢。新中国成立后,杨善洲参加了革命工作,从乡农会和武装联防队小队长到区工委书记、县委书记一直到担任地委书记,不管是当普通干部还是主政一方,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县委书记时,为了发展农业,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杨善洲带头种样板田,提出“推广良种、推行良法,坡改梯、改土增肥”的思路,总结出“梯面水平、筑牢梯埂、保存活水、生土捶硬、结合实土、挖防洪沟”的“六句话”经验,使保山的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把昔日的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当地委书记时,杨善洲总结出山区富裕起来的三条经验:一要多种茶,二要多栽树,三要多养畜等。他说:“要正确认识、领导山区建设,必须选点长期蹲下来,调查研究、提出措施,进行试验、做出榜样。”(《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杨善洲就是这样紧跟党的步伐,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改天换地,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杨善洲做的这一切,是党的事业发展的缩影,党就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特别是老一辈革命者都是这样做的,杨善洲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党的伟大事业给了杨善洲机会,吸引他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有了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是党的正确领导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帮助他战胜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是党的培养教育,让他明白了如何做人、做官、做事,增强了工作本领,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杨善洲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党的事业的成功。杨善洲精神的背后,是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影子,是千千万万个模范践行党的先进性的共产党员的影子。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不断赢得各族人民信赖的原因;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期的原因。

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杨善洲身上看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

杨善洲是中华沃土上耸立的又一座精神丰碑。胡锦涛同志用两个“一辈子”(即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形容他的执着和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把杨善洲精神内涵概括为“四观”: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6页。)杨善洲确确实实是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他的优秀使人民为之动容,使各级干部倍感压力,使腐败分子感到羞愧,使很多人发出惊叹,于是,引起关于退休之后为什么不过安逸生活而要用大凉山种树?为什么给林场争取到几百万元资金却不要提成?为什么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政府?为什么把群众的事看得比自家的事还重?等等发问。是什么给了杨善洲一辈子坚守的巨大精神力量?

杨善洲的回答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接受记者采访关于“对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有什么好的建议”的提问时,杨善洲说:“我认为一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必须要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1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时期,它的主要功能是凝聚共识,统一行动。在执政初期,它成为调节党员关系、党群关系、党政之间关系的机制,通过运动和动员的方式有力推进各项工作,体现为一种决策力和执行力。在制度建设尚不成熟,要素体系尚未健全的时期,它较好地弥补了意识形态刚性色彩褪去后的真空状态,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党的一员,在党内生活中,杨善洲无时无刻不受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熏陶、引导和感染。刚参加工作时,他担任乡土改工作队分队长,由于经验不足,把一户中农错划成地主,当事人不服,上级派人复查,确属划错,要求杨善洲纠正错误并作检讨。杨善洲想不通:干革命还兴反复?干工作还要挨批评?组织上给他讲如何认识土改工作的性质、目的,如何把握政策尺度,如何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党的教育帮助下,杨善洲慢慢想通了。在群众大会上公开主动作了检讨,纠正了错误。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后来他说:“共产党之所以先进,共产党员之所以优秀,不是因为他从不犯错误,而是犯错误之后能及时改正,深化提高认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9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及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这些优良传统必须要发扬。”(《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如果过去批判了,现在就要恢复,今天不恢复,明天也要恢复;凡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要坚决纠正,现在不改,以后也要改,改得越早越好,错误的东西,任何人想维护也是维护不住的。”(《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0页。)这就是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思想引导作用。

几十年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传承发展,先后诞生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等等,涌现出雷锋等一大批时代楷模。党的领袖更是率先垂范,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对杨善洲影响至深。杨善洲在日记中写道:“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来源于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者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精神支柱,就会产生勇敢和毅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就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3、95页)这就是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激励作用。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赋予新内涵、提出新要求。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著名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十六大期间,党又提出了“八个优良作风”:即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杨善洲把这些具体规范和要求,作为立身、立德、立行的准则,模范弘扬。他说:“搞建设、搞生产,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单靠开会、发文件、空喊空叫,是办不好事情的。”(《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上不去,也是老和尚念经,自己念给自己听,群众是不感兴趣的。”(《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4页。)这就是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行为规范作用。

在杨善洲的人生辞典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在党的三大作风、两个务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上。2005年8月,杨善洲在《革命传统教育发言稿》中说:关于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解放初期在西柏坡向全党同志提出,牢记两个务必。还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是党的优良传统,革命精神就是为党和民族的利益勇于革命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还有党的三大作风。(见《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82-383页。)具体说就是:一是求真务实。他说:“我这人没有发财的命,也不想发财,只有实实在在干点事。”(《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能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实事求是,就是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6页。)二是群众观点。他说:“群众生活得还不好,自己太好了不安逸。”(《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页。)“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5页。)三是艰苦奋斗。他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不只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问题,还有更深远的含义,那就是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社会主义事业顽强战斗,不怕困难,不怕任何牺牲的奉献精神。”(《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四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说:“只有真正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教育人,培养出好的干部队伍。”(《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8页。)五是培养干部。他说:“在现有干部中,不懂行的人很多,‘万金油’干部很多,主要是没有经过训练,不懂技术、不懂管理。要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培训干部,这是党的优良传统。”(《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8页。)六是廉洁自律。他说:“捞油水的机会是有的,但是我没有捞。共产党员拿着工资为人民服务再要钱,那怎么成?”(《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引领杨善洲加强党的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党的要求的教科书。杨善洲的事迹,通篇写着四个大字:“优良传统”,优良传统引领他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做执政党的领导干部。优良传统给他明确了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三大作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八个优良作风”。优良传统给他树立了学习标杆: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等。从杨善洲的身上,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红军精神、老八路精神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回来了,似乎看到了延安窑洞的“煤油灯”、毛泽东送给儿子毛岸英作为结婚礼物的那双旧毛毯和“朱德的扁担”。归根到底,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奠定了杨善洲精神的基础。杨善洲如是说:“现在我们工作、生活有这么好的条件,都是老一辈革命者们用鲜血、生命换来的。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还要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国发展巩固才有希望。”(《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

三、“历史是今天的昨天”——从杨善洲身上拈出我们党肩负的历史责任的重量

90多年前,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规定了党的历史使命:“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1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60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在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30多年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在党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杨善洲,始终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在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形势任务和岗位变化,不断把党的使命细化为自己应尽的政治责任,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在位的时候,坚持以治理一方为己任。他说:“我是整个保山地区的书记,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是大事。”(《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8页。)退休以后,他壮心不已,为家乡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发挥余热。他说:在工作岗位上总会退休,但共产党员没有退休的时候,我还没有享福的权利。”(《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办林场是尽义务,不要报酬。现在白苦、白干,给子孙后代来享受,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杨善洲箴言》,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

从杨善洲身上所展示出的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体现在:一是知恩报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杨善洲说:“我是抱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走出来的。1950年,解放军进驻保山后……不久,我们家分到了土地,全家人的‘长工’命运从此彻底改变。当时周围的土匪到处滋扰闹事,为了保卫贫苦农民的胜利果实,我自愿报名参加了民兵,走出了家乡,并且一走就是60年。现在想想,当时能毫不犹豫地走出来,就是报着对共产党的深深感恩之情”。(《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0页。)二是兑现承诺。在回答记者“为什么会去大凉山种树”的提问时,杨善洲说:“我是在兑现许给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6页。)三是宗旨意识。杨善洲说:“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远大目标是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这正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入党后,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我是一名党员,又是领导干部,我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么多年来,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页。)

胸怀使整个中华民族富裕起来远大理想的杨善洲,以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着追求,实践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正是因为他把一辈子为党和人民做事看成是报恩,把共产党员的称号、领导干部的权力看成是服务人民的责任,把谱写最后的感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看作是共产党员的本分,党员责任永不退休,服务人民永无止境。所以,他才能在领导岗位上模范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始终如一;所以,他才能在退休之后毫不留恋在省城过舒坦生活,主动要求回家乡义务种树;所以他才自觉做到拒绝接受提成、奖金,不让家人占公家一分钱的光。杨善洲精神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需要从我做起,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牢记责任,活到老奉献到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广大党员、各级干部都能像杨善洲那样,就能汇聚成巨大的中国力量,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前一记录:【精神谱系】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后一记录:天天听|《决议》学习辅导百问(106)